Views: 2902
|
Replies:0
|
OP
12/14/2017
有一间酒吧,每天晚上都会有10个酒友相约来此喝酒。他们彼此亲如兄弟,每次消费的总金额固定都是100元。 喝酒是要花钱的,他们没有采用AA制,亲兄弟明算账,对于每晚在酒吧的消费,经过一番商量,采取根据各自家庭经济条件量力负担的办法,其中最穷的4个人不用花钱,其余6个人依据贫富程度分担,依次是第5位付费1元,第6位付费3元,第7位付费7元,第8位付费12元,第9位付费18元,到了第10位,也就是在这群人中最富裕的那个酒友,需付费达到59元。如下表1: 每晚都到这家酒吧买醉的这10个酒友,大家都满意并习惯于这样的分担模式,直到那天晚上发生了一件事情为止。那天在结账时,酒吧老板对着众酒友说了一番话,让大家本来平静的心泛起了涟漪,老板说:“考虑到大家都是常客,一直以来都具有良好的信用——从不赊账、赖账,我决定向你们让利,从今往后,你们每晚只需付80元就可以了。” 接下来的问题,这10个酒友如何调整分担份额。他们延续了既往量力负担的原则,前4位最穷兄弟不会受到影响,依然免费享用每晚的酒水,但是其余6人该如何分担,或者说,该如何在保证公平的情况下,享受酒吧老板给予的20美元优惠折扣呢?这成为摆在他们中间的一道难题。 他们意识到20美元的优惠折扣如果平均分配,每人将受益3.33美元,如果考虑到之前6人各自承担的费用,第5位及第6位也都可以与前4位兄弟一样,加入每晚免费喝酒的队伍中,如果这样,实际承担费用便只剩下4个人了,如此公平吗? 这时候,正在大家感到懵逼的时候,一旁的酒吧老板提议,还是按照量力负担原则,越穷的人所享受的降幅越大,并给出了一份降费清单,具体如下: 第5位,如同前4位最穷的人一样,今后可以不付费,获得100%的减免;第6位,现在只需要支付2元而非之前的3元,获得33%的减免;第7位,现在只需要支付5元而非之前的7元,获得28%的减免;第8位,现在只需要支付9元而非之前的12元,获得25%的减免;第9位现在只需要支付14元而非之前的18元,获得22%的减免,最后第10位现在只需要支付49美元而非59美元,获得16%的减免。如表2: 总之,酒吧老板设计的方案让其中的6个实际付费者都获得了益处——减少了支出,同时,前4位继续享受着免费的酒水,利益的均沾,应该是个皆大欢喜的局面,于是大家握手,相约转天来喝酒执行新方案。 可是,当这十兄弟走出酒吧不远,很快就回过味儿来,开始算计各自的减免比例,越来越声称不合适,竟争吵起来。 第6位说,“我只在20美元降价总额中享受到1美元”,并且指着第10位说,“而他居然获得了10美元减免额度!” “的确,没错!”第5位说:“我也只享受到了1美元的减免额度,而他的受益却比我大10倍!” “确实如此!”第7位大喊:“为什么他可以获得10美元让利,而我只获得2美元,最富裕的人拿走了全部的优惠折扣!” “稍等!”最穷的4个人也站出来,齐声叫道:“我们没有获得任何减免,这个新的分担比例分明是在剥削我们穷人!” 10人中竟然有8个人在抱怨,怒气都发泄在唯一的富人身上,这让第10位最富裕先生感到很沮丧·····终于,第二晚起,他再也没有出现在这个酒吧,其余9个人坐下来继续畅饮,但是,结账时他们才发现,再也没有足够的钱去偿付哪怕一半的酒钱——第10位富人依次承担酒费占比分别为59%以及61.25%,其余9人相应承担41%以及38.75%,因此谓均不过半。 这是近一段时期以来,美国社会上流传着一则寓言,人们对它的情节和所蕴含的智慧发生了兴趣,议论纷纷之下,亦不乏深层次的分析。此事发生在美国税改的背景之下,颇显得耐人寻味。 寓言中的酒吧即是整个社会的缩影,酒吧的老板是社会中的政府,每晚买醉的酒友是纳税人,他们支付的酒钱就是纳税人交给政府的税。 税,链接着政府与社会,与每个纳税人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。在税改紧锣密鼓的推进过程中,这则寓言,深入浅出,方便每个人的理解与评说,更利于社会大众的实际参与,其政治问题的游戏化,可见一斑,反映着一个社会的相对成熟与文明。
2
0
|
|